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談中學師長應否談中學生應否談戀愛

(圖片來源 : http://search.creativecommons.org/)

當香港被遠在馬來西亞和台灣的消息和有關評論淹蓋的時候,我們也該談談比較切身的話題吧。

早前有第一組別英中的校長,在週會(還是早會?也不要緊)上暢談有關中學生戀愛的問題,表示學校禁止學生談戀愛。講話完畢,同學們都不虞有詐,以為可散場了,殊不知訓導主任繼而上場,逐個讀出一些男生的姓名,並要求會後面見他們,相信睡久了的同學也會突然嚇醒。

學生戀愛了,作為師長有話語權嗎?當然有了!傳道授業解惑,在現代化的教育下,高層們都認不足夠的,最好德智體群美藝吃喝睡拉都能兼顧到。家長們平日辛苦工作,將管教子女的神聖責任交給師長們,我們不教,誰教?難不成午飯時小賣部的姨姨會突然跟學生們慢慢細談?師長們責無旁貸!

不過,談是一回事,管卻是另一回事。是否談戀愛,跟誰談戀愛,該歸類為私人事務和選擇吧,只有在有機會影響學校的運作或校譽等情況下,師長們才該作出公開的嚴正勸告,而非直接進行否定及禁止。作為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該做的是持平的開導學生,並陳述利弊與及對其他人有甚麼影響,再將事情的決定權交給學生自己選擇。貿然先表達反對立場,再將有關名單公諸於世,只會讓學生認為校方粗暴干涉私隱,並當眾侮辱和標籤涉事者,同仇敵愾下,可能反而衍生出更多的一對對,訓導處可要忙了。

同學們閱讀至此,先別拍手叫好,你們也有責任要負的。放學後輕鬆愉快,與喜歡的人把臂同遊,無可厚非,但你身上穿的校服,是代表著學校的,在一般大眾眼裡,拍拖的生等於不專心讀書等於壞學生等於學校教學有問題等於學校是差的──不要說我笑他人看不穿,街外人的邏輯就是如此無理的。你們不會明白你們穿上校服的行為,對學校師長帶來多大的壓力,你們介意與否,師長也要替你們承受後果,而且你們也要分上一份的。學校給別人的印象差了,你能獨善其身嗎?

校外的行為也算師長們管不了、教不著,有些更過份的同學,在校內也會作出親暱的行為。他們又想說我真的很愛對方,情不自禁也表達吧,你懂個鳥?(這裡用廣東話比較傳神:你識條樁咩?)這是自然天性也沒有錯哦──第一,你是野獸麼?人禽之辨正是因人類有文明道德,懂得自制,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不懂去控制而表達的,叫獸性,不是天性,也不能用自然而發去做擋箭牌。

第二,也許找錯地方表達了。校內暫止其他事務,專注學習、專敬師長等,校規也有寫下吧。回校只顧談戀愛,將其他事項都先拋諸腦後,那不一定要回校吧?為了應付這樣那樣或避免這個那個?對了!既然有需要留下在這裡,就得先守這裡的規矩,再考慮其他事項。而且學生一人做出,而沒有受規管的話,其他同學便會繼而仿傚,到時是否始作俑者負責收拾殘局?不會,最終又得由師長處理。

其實最該教導學生如何面對,應該是家長的責任,但家長總認為你是教書的,所以你會懂如何教他們處理談戀愛的事。天,中學師長們面對同學大約六年光陰,往前的十二三年,或之後的不知多少年,我們都不會知道發展如何,這屬於家教的範疇,才是真正的責無旁貸。家長不去優先處理,校方無論如何都不可修補這個漏洞。但家長都以忙或不懂,然後一句你是專業的,你教吧便了事,結果又是師長擔起這個責任……

最終,中學師長應否介入學生談戀愛的事情上,社會的氣氛對師長們可做事情的期望,提高到一個過份誇張的程度。師長們被迫接受份外的責任,將恰如其份的範圍拉得太闊,而有些教育工作者或許未能有效跟上社會步伐,加上學校間競爭激烈的壓力下,才選擇了這個方法去做,以期殺一儆百。誰不知帶來反效果,還被推上報了。

結果,學生不理解、家長推責任、高層強指示,最苦的,還不是前線教師?

2014年3月7日 星期五

學界的貧富懸殊?

(圖片來源:http://sportsroad.hk/archives/2601)

二月廿八日,本屆港九區學界田徑第一組比賽最後一天,灣仔運動場。

回想當天剛升上中一,欣聞學校邀請中一同學到田徑場上打氣,不明就裡的便報名了。學校在田徑第一組作賽,差不多每天學校早會都被校長提及,很像很厲害似的,所以想去開開眼界。結果悶上了一整天,僅分得一小段看台的我們,氣氛欠奉,反觀其他學校都很熱鬧,又打氣又歡呼,差不多全程都站著觀賽……

年復年的過去,碰巧上週五有空,再加上母校仍有幸在該組作賽,便決定回去觀一下。

未及入場,已聽見人聲鼎沸,具節奏感的打氣聲音,此起彼落。沿著樓梯往上走,想轉入觀眾席時,卻發現此路不通了──其中一間友校的學生、老師、校友、嘉賓們,已將看臺間的通道塞得水洩不通。學生們固然校服整潔,校友要不是穿上有學校名號的風褸或衛衣,便是西裝筆挺的繫上校呔,打氣時眾口齊一,詠唱時洪壯激昂。我繞過後方,繼續尋找母校看臺的所在。

難得行經一個人群比較稀疏的區間,我再走向看臺正面,友校們都落力打氣,就算是一些比較弱勢的學校,同學們的眼神還是充滿著期待,臉上仍是掛著笑容。我走遍了整個看臺,母校就是找不著,旗幟也不見一旌。還好在途上碰見一個學弟,查問下得知目的地所在,但該學弟卻無計劃同行──他曾轉到另一間學校就學,湊巧同場,他會到那裡去。

內心一沉後,還得繼續行程。最終找到所在了,眼前卻是一片死寂。在大約為其他友校六分一面積的看臺上,疏落地坐著一個個背影,都穿上那熟悉的校服和體育服,但大都是面無表情,目光呆滯。比賽介紹同校同學時,輕呼了一下,倏地寂靜下來;同學比賽進行中,齊聲打氣幾次後,又再像洩氣的皮球般,音量漸細;連持旗揮舞的同學,也只敷衍地輕搖幾下,校旗不時揚著在前面的同學面上,換來一臉不悅。

良久,校長也到場了,與同學們寒喧一下後,他發現了我。由於通道站滿了其他友校的同學,他沒有走過來跟我談天,不過他卻拿起揚聲器向同學宣佈:「响我o地後面,有我o地以前o既學生會會長oo左。」。同學們狐疑地朝我望去,有些較懂事的同學開始鼓掌,其他人也無奈跟隨。

校長,真感謝你還記得我這個身份,但我另一個更重要的身份是你幾年前的教師,有努力為母校在另一個田徑比賽中,落力揮汗,帶領學生會為母校打氣的。也因為校呔上掛上太多鐵章,被你勸戒為標奇立異,而著我不要戴上……而那些是我以往為學校服務不同組織得來的,是我對母校的懷念和敬意。

真的因為人數少、面積少而聲勢不足嗎?正在毗鄰的另一間友校,獲分配的看臺面積與我校相若,但無論有沒有比賽,他們的熾熱氣氛都沒有冷卻下來,士氣如虹。而比賽不管勝負,他們都十分輕鬆,談笑風生,真個是勝不驕、敗不餒。我沒再看多久,因為還有其他事情做,也不太想看下去,於是離開了。

傳統名校,固然有其傳統的優勢:有名氣、有資源、有校友網絡……有些其他學校優秀的同學,會被吸引而轉校到傳統名校就學去;在學校有需要資源去發展時,校友們都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重大的節目進行時,總是百鳥歸巢,一呼百應。

為甚麼可以令在學的十分投入氣氛,畢業的樂意回歸支持?勝利和成就固然是原因,不過學校是否能夠製造一種文化,讓同學感到被重視和尊重,也將自己視為群體的一份子,更加重要。當同學無論是否傑出,我們都對他們一視同仁,不管如何都能給予適當的支持時,何愁同學們不去付出和參與?校友畢業後也會大量地,主動回歸去回饋母校吧。

或者那些較為成功的學校,最珍視的是同學們的心,而不單是學業成績高低。對他們愛護有加、加倍尊重,才塑造出他們那種獨特的氣質和校風。他們最富有的,不是成績卓越、不是固有名氣、不是校友資源,而是全校上下對學校、對學生那種發自內心的愛,視他們為珍寶般全面地教化,還有對歸屬感的培育等等。

而這種富有,是會令富者愈富的。貧者們得反思一下自己貧窮已久的原因,也想想合適的辦法致富,這才有機會改善環境的。